
对于巴塞尔艺博会你了解多少?
2017-03-27

第五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即将在2017年3月23日召开,本次展览会作品来自34个国家及地区的241间顶级艺廊,并且有全新策展展区策展角落(Kabinett)。作为艺博会的龙头,相信“巴塞尔艺博会”对于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今天开这个话题主要是想和大家讲讲巴塞尔的发展之路,以及聊聊如今巴塞尔艺博会带来的市场格局改变。
巴塞尔艺博会的背景
瑞士巴塞尔(Basel)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世界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之一,被视为当代艺术市场的晴雨表。作为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最高水平的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博会最先开始于现代艺术沙龙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扩大范围,纳入当代艺术作品,而在近几年更是积极推动年轻艺术家的创作。会场的一楼一般都是参展的画廊,大部分都是各国老牌的大画廊,他们所展出的很多作品都是当代大师的经典之作,许多美术馆来此采购馆藏,还有一些投资收藏的跨国公司也会来此下订单。

与一般的艺术博览会侧重于取悦参展商的做法迥异,巴塞尔艺博会始终以有效整合收藏家资源而形成特色。近年来该艺术博览会致力于服务理念的更新换代,通过VIP区的综合服务能力打造展会的国际信誉,结构出一流的品质与水准,由此吸引了众多美术馆馆长、大收藏家的积极参与,并带动了博览会整体人气的急剧提升。
由于博览会对参展资格要求较高,展品质量出色,各国画廊一向都以入选巴塞尔博览会为荣。参展门槛高正是巴塞尔博览会历经数十届却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巴塞尔艺博会始终对参展画廊坚持严格的审查和评选,通常只有超过3年开办历史的画廊才有申请参展的资格。于是乎2000年,一些未能入围的画廊不得已在毗邻艺术博览会的一个废弃的啤酒厂库房里,办起了题为“2000名录”的所谓“会外艺博会”。针对这一形势,同年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开辟了一个由瑞士著名建筑师查哈斯设计的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新展馆,用以举办题为“艺术无限”的展示活动,其目的是为那些受到诸多限制而无法完整地实现自己创作构想的艺术家,通过与画廊互助的形式,租用非限制性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不但可以延伸艺术博览会的内容,也为当下的艺术实验提供了一个新型的空间。至2004年,接续举办的“艺术无限”专题展以水平之高、形式之新,几乎可与欧美著名的艺术双年展相媲美,从而使自身在学术层次上得以进一步提升。

“巴塞尔”评审制度揭秘
既然巴塞尔是因为最具公信力的审查制度被藏家们信赖,那我们就来揭露其最为人称道也最被人诟病的它的严格的评审标准。 在巴塞尔艺博会规划的八个展览专区中,除了艺术出版(Magazines)外,无限意象(Unlimited)、艺术跑酷(Parcours)以及艺术电影(Films)三个专区委由独立的策展人挑选作品,其余以画廊为参展单位的展台设计区——画廊荟萃(Galleries),专题策展(Features),艺创宣言(Statements)以及限量作品(Editions)——则由画廊代表组成的审查委员会进行筛选。

目前巴塞尔艺博会的审查委员共有六人,没有固定的任期,通常为五到十年,新的委员由艺博会总监选任。以三个展览中级别中最高的巴塞尔展来说,由于成员均是参加展览多年的顶尖画廊代表,故在国籍分布上仍以欧洲为多,评审的组成也理所当然地反映在参展画廊和作品的取向。
申请画廊需详细说明其展览计划,而参展作品是否曾在美术馆、双年展、私人收藏展或其他画廊展出,亦是筛选重点之一。此外,申请画廊以往参加巴塞尔展的现场照片和影片,画廊的出版品以及举办过的展览、其所代理或经纪的艺术家,以及该画廊在其他艺博会的展位设计和整体呈现等,都是评审委员的审查项目。
获选参加展览就像获得神秘兄弟会的资格,全球900个画廊竞争大约300个展位。画廊们可以将作品推销给最高级别的收藏家,并与世界上最顶尖的交易商共处一室,建立业内关系提升自身口碑。所以即使参展费要5万至6万美元,即使要等个六七年,那只录取通知对许多画廊来说都是值得的。 900取300的几率看似不小,但其实就近年来的巴塞尔来说,新来者越来越少,占据藏家目光的,往往都是那些超级画廊。从商业角度来说,支持那些有权有势的画廊,当然会让整个艺术展更有实力:首先它们的艺术家往往比较出色(至少出名),其次它们手中也握有一定的藏家资源。而那些资深画廊当然也不敢怠慢巴塞尔,它们往往将最好的作品留到这个展会。

不过,随这艺术市场越来越疯狂,想要进入展览的画廊也越来越多,评委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即使当评委也不容易,除了展览前一连串冗长的会议,在展览中他们还要在早上努力清醒,视察会场。最糟糕的是,结果往往无法令所有人满意。每年一到申请时间,全球多家画廊便竭尽心力到丧心病狂的准备被审资料,希望获得评审垂青。
“巴塞尔”的市场评估
近几年来,各种主题的新型艺博会不断开展,各个欧洲老牌艺博会也不断扩张,如今世界上大约有270个大大小小的艺博会,另外以城市为主题的艺博会也不胜枚举,但是不论艺术圈如何变化,巴塞尔艺博会永远是个硬指标。
据《艺术新闻》统计,40场顶级艺博会中,巴塞尔艺术展(Art Basel)与巴塞尔艺术展迈阿密海滩展会(Art Basel in Miami Beach)是在访客上升数量上最显著的,因此也可以说是最受访客欢迎的艺博会。巴塞尔艺术展从6.5万人次跃升到9.8万人次,而迈阿密海滩展会则从5万人次升至7.7万人次。
不仅只有巴塞尔和迈阿密海滩,包括香港,三地每年都能吸引各地的画廊、艺术家、藏家慕名而至,就连艺术圈外的游客都难逃其魅力。

根据观察,各地参展画廊每年选择再次参展的指数:香港大约是95%、巴塞尔大约是99%、迈阿密是98%,也就是说虽然巴塞尔每年的展会没有保障名额,但是每年多数展商都会如期递交申请函,然后急切地等待通知。 我们再来看巴塞尔艺术展画廊部分参展商的区域性来源,它们中绝大多数都来自于欧洲或北美洲和中美洲——分别占据了59%和33%。这个数据与全球40个大型艺博会中来源于各个洲的展参商所占比例相似,其中欧洲占据了56%,而24%来自北美洲和中美洲。不过,这些区域也都在高端市场占据了更多的份额。

再进一步分析,得到最多支持的来自于以下6个国家——美国、德国、英国、瑞士、法国和意大利,总共占据了超过四分之三的席位(大约77%)。 城市方面,毋庸置疑,纽约胜过了所有的竞争者。在过去的5年内,单在这座城市产生的参加巴塞尔艺术展主要部分的高端画廊总数就超过了接下来3座城市的总和。值得一提的是,柏林贡献了比巴黎和伦敦更多的画廊,尽管后两者在国际艺术市场上具有更重要的枢纽地位(同时考虑到拍卖等成绩)。这一概况在每一年的变化并不显著, 这也反映出这些顶级画廊已经发展出非常成熟而规范的艺术博览会项目,不会轻易带来改变与惊喜。

香港地区格局的变化
最后,我们将视角转回与我们最贴近的巴塞尔香港。这边,先对2014-2017年香港、迈阿密、瑞士三地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参展国家及画廊的数量做了一个统计。

对比三地巴塞尔艺博会,可以看到作为巴塞尔的发起地瑞士依然是巴塞尔艺博会的核心,参展画廊数量稳定且稳定保持较高的位置,迈阿密次之,香港虽在参展数量上不及前两个国家,但在参展国家上领先前两个国家。这一点能反映出亚洲艺术市场地位的提升。 今年香港展出画廊数量上回升到241家,且至今香港地区只举办过4届巴塞尔艺博会,未来可发展的潜力巨大。

经过4年的尝试调整,目前香港展会分成8个展区,分别是‘艺廊荟萃’(Galleries)、‘亚洲视野’(Insights)、‘艺术探新’(Discoveries)、‘艺聚空间’(Encounters)、‘光映现场’(Film)、‘艺文出版’(Magazines)、‘与巴塞尔艺术展对话’(Conversations)及‘沙龙漫谈’(Salon),而在2017年再将新添加一个‘策展角落’(Kabinett)展区。 本次巴塞尔艺术展亚洲总监黄雅君谈及新增加的‘策展角落’展区,表示不是为了改变而改变,而是当真的需要时才会改变。“这个单元实现去年所讨论的关于扩大加强亚洲材料、亚洲历史和亚洲艺术的想法,因为人们平常并没有太多机会去一览无余。这个单元可以帮助我们看到在美术史上已经发生的事情,就像‘亚洲视野’一样,你可以看到27名不同年代的艺术家用不同的媒介,你可以从中看到已有的亚洲艺术内容。同时我们也希望开通‘策展角落’可以让画廊们带来许多有趣的作品,也许有时候这些作品无法撑起一个展位,但足够可以撑起一个角落,就像房间中最想让你骄傲地展现给别人看的地方。”黄雅君如是说。 从这一点上可以观察到,本届艺博会依然注重对“亚洲”的认识与拓宽,同时也开设给画廊一个特别的展示空间,相信从中能发现许多惊喜。
